客户说 “再考虑考虑”?3 步万能成交公式破解犹豫,业绩翻番! 浏览:55 发表时间:2025-09-29

客户说 “再考虑考虑”?3 步万能成交公式,帮企业突破销售瓶颈

image

    作为销售总监或企业老板,你是否每天都在为团队的 “丢单率” 焦虑?明明产品优势突出、方案贴合需求,可客户一句轻飘飘的 “我再考虑考虑”,就把前期数月的跟进化为泡影。更让人无奈的是,90% 的销售面对这句话时,都会陷入 “无效回复” 的误区 —— 要么急着强调 “今天专属特惠”,要么被动说 “以后有机会再联系”,最终彻底失去与客户深入链接的机会。

    今天,我们就来分享一套经过数百位企业老板、销售总监验证的 “销售万能成交公式”,从 “破解客户犹豫” 到 “挖掘真实顾虑”,再到 “实现无痕成交”,全程可落地、可复制,帮你的团队彻底摆脱 “丢单魔咒”。


一、客户说再考虑考虑怎么回?先避开 3 个致命误区

    在讲公式之前,我们必须先搞清楚:为什么客户说 “再考虑考虑” 时,大部分销售的回复会失效?核心原因在于,这些回复都踩中了 “客户心理禁忌”。

    第一个误区:“逼单式提醒特惠”。当销售说 “今天是专属特惠,错过就没了”,客户会下意识觉得 “你只是想赚我的钱,根本没关注我的需求”,反而会加速疏远;第二个误区:“被动式放弃跟进”。一句 “以后有机会再联系”,等于直接告诉客户 “我没能力解决你的顾虑”,客户自然不会主动找你;第三个误区:“追问式施压”。比如 “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?”,会让客户觉得被质疑,反而不愿说出真实想法。

    这些误区的本质,都是销售只站在 “自己想成交” 的角度,而没有站在 “客户想被理解” 的角度。而真正有效的回复,必须先打破 “对立感”,建立 “共情感”—— 这正是我们万能公式的核心逻辑。


 二、销售万能成交公式:道歉 + 询问 + 成交,3 步激活客户回应

    这套公式的核心,是通过 “低压力沟通” 让客户放下戒备,再逐步引导至成交环节,全程没有生硬的 “逼单”,只有自然的 “链接”。我们结合实战案例,拆解每一步的操作要点。

    第一步:道歉 —— 用 “自我反思” 打破对立。比如面对客户 “我再考虑考虑”,销售可以说:“张总,真的很抱歉,可能是我今天的服务没做到位,才让您还需要再考虑。” 这句话的妙处在于,它没有质疑客户 “为什么要考虑”,而是把 “未成交的责任” 揽到自己身上。正常人听到这样的话,都会下意识安抚:“没事,你做得挺好的,是我这边还有点情况。”—— 这就成功让客户从 “拒绝状态” 切换到 “回应状态”,为后续沟通打开缺口。

    第二步:询问 —— 用 “复盘需求” 挖掘顾虑。当客户回应 “你做得挺好” 后,销售要立刻跟上:“张总,其实我刚才一直在复盘,是不是哪个环节没讲清楚,或者哪个点没贴合您的需求?如果您方便的话,能不能跟我说说?这样我后续也能调整服务,做到更精准。” 这句话有两个关键:一是用 “复盘” 体现你的专业态度,让客户觉得你关注的是 “长期服务”,而非 “一次性成交”;二是用 “哪个环节、哪个点” 的具体提问,引导客户说出真实顾虑 —— 比如 “我担心产品后期的售后响应速度”“我觉得目前的报价超出预算”,而不是笼统的 “我再考虑考虑”。

    第三步:成交 —— 用 “解决方案” 推进转化。当客户说出真实顾虑后,成交就成了 “针对性解决问题” 的自然结果。比如客户担心 “售后响应”,销售可以说:“张总,您放心,我们针对企业客户有‘2 小时响应、24 小时解决’的售后承诺,而且会配备专属售后顾问,我现在可以把之前的客户售后案例发给您参考。如果您觉得这个点没问题,我们可以先把方案细节确认下,避免后续耽误您的项目进度。”—— 此时的 “成交推进”,不是 “催客户下单”,而是 “帮客户解决顾虑后,提供下一步行动建议”,客户接受度会大幅提升。

    这套公式的实战效果有多显著?我们曾帮一家建材企业的销售团队落地这套方法,3 个月内,客户 “考虑后成交率” 从 15% 提升到 48%,团队整体业绩增长了 62%。核心原因就是:它把 “销售想成交” 变成了 “客户觉得‘你在帮我解决问题’”。


三、解决客户顾虑方法:从 “询问” 中抓核心,精准破局

    很多销售总监会问:“就算客户说出了顾虑,我们该怎么精准解决,避免陷入‘拉锯战’?” 其实,客户的顾虑看似多样,本质上只有 3 类:“价值顾虑”“风险顾虑”“成本顾虑”,对应不同的解决策略。

    针对 “价值顾虑”(比如 “我不确定这个产品能帮我解决问题”),重点是 “用案例佐证”。比如销售可以说:“张总,您担心的这个点,我们之前服务过的 XX 公司(同行业客户)也提到过,他们用了我们的产品后,3 个月内就把 XX 问题解决了,还节省了 XX 成本,这是他们的反馈报告,您可以看看。” 同行业案例的说服力,远胜于空泛的 “产品优势”。

    针对 “风险顾虑”(比如 “万一用不好怎么办”),重点是 “降低试错成本”。比如可以提供 “小范围试用”“不满意退款”“阶段性服务” 等方案:“张总,您可以先尝试我们的‘月度体验服务’,只需要投入 XX 成本,就能看到实际效果。如果觉得达不到预期,我们可以全额退款,您没有任何风险。”

    针对 “成本顾虑”(比如 “价格超出预算”),重点是 “拆解成本收益”。比如:“张总,我们的产品报价是 XX,但您算下来,它能帮您每月节省 XX 人力成本、XX 物料成本,相当于 6 个月就能回本,后续每年还能为您创造 XX 收益,长期来看非常划算。”—— 把 “一次性支出” 转化为 “长期收益”,客户更容易接受。

    记住:解决客户顾虑的关键,不是 “说服客户”,而是 “用事实和方案,让客户自己说服自己”。而这一切的前提,都是通过公式中的 “询问” 环节,精准找到客户的顾虑类型。


四、销售无痕成交技巧:用 “专业复盘” 建立信任,让成交自然发生

    很多企业老板、销售总监会问:“怎么才能让成交‘无痕’?避免让客户觉得‘你就是为了卖东西’。” 核心在于 “用专业度建立信任”,而公式中的 “复盘” 环节,正是建立信任的关键。

    我们曾服务过一位做企业培训的销售总监,他的团队用 “复盘式沟通”,把 “无痕成交” 做到了极致。比如客户说 “再考虑考虑” 后,他会这样跟进:“李总,昨天跟您沟通后,我梳理了 3 个您可能关注的点:一是课程内容是否贴合您团队的现状,二是培训时间是否能灵活调整,三是后续的效果落地如何保障。我针对这 3 个点做了一份补充方案,您看今天下午有 10 分钟时间,我跟您简单同步下?”

    这种 “带着解决方案的复盘”,传递的信号是:“我一直在关注你的需求,并且在主动为你解决问题”。客户会觉得 “你不是在卖课程,而是在帮我解决团队培训的难题”,信任度自然会提升。当信任建立后,成交就成了 “水到渠成” 的事 —— 这位销售总监的团队,通过这种方式,把 “二次跟进成交率” 提升到了 70% 以上。

    无痕成交的本质,不是 “隐藏成交目的”,而是 “把成交目的转化为‘帮客户解决问题的目的’”。当客户觉得 “你和他是同一战线,都在为他的需求努力”,成交就不会有压力。


五、企业销售提升策略:全员演练万能公式,打造高转化团队

    对销售总监和企业老板来说,一套好的方法,只有落地到团队层面,才能产生最大价值。那么,如何让整个销售团队都能熟练运用 “万能成交公式”,实现业绩整体提升?我们总结了 3 个关键动作。

    第一个动作:“案例式培训”。不要只讲 “公式理论”,而是收集团队中 “用公式成交的真实案例”,让优秀销售分享 “当时怎么说、客户怎么回应、怎么解决顾虑”,再让其他销售模拟演练。比如每周组织一次 “案例复盘会”,把 “抽象的公式” 变成 “具体的话术、场景”,团队接受度会更高。

    第二个动作:“话术模板化”。针对不同行业、不同客户类型,设计 “公式话术模板”。比如面对 B 端客户老板,道歉可以说:“王总,抱歉今天的沟通可能没完全贴合您企业的战略需求,让您还需要再考虑”;面对 C 端客户,道歉可以说:“李姐,可能是我没讲清楚产品怎么帮您解决日常问题,您才会犹豫”。模板化能让新人快速上手,避免 “不会说、不敢说” 的问题。

    第三个动作:“数据化复盘”。每月统计团队 “客户说再考虑考虑后的回应率、顾虑挖掘率、成交率”,找到哪些销售的操作效果好,哪些环节存在问题。比如如果团队 “顾虑挖掘率低”,就重点培训 “询问环节的话术设计”;如果 “成交率低”,就重点优化 “解决顾虑的方案”。通过数据迭代,让公式的效果持续提升。

    我们曾帮一家做 SaaS 软件的企业落地这 3 个动作,6 个月内,团队 “客户考虑后成交率” 从 12% 提升到 51%,年度业绩突破了之前的 2 倍。这说明,好的方法 + 系统的落地,能让销售团队的战斗力实现 “指数级增长”。


结语:没有 “拿不下的客户”,只有 “没找对的方法”

    很多销售总监、企业老板会抱怨 “现在客户越来越难搞定”,但本质上,不是客户变难了,而是销售的沟通方式没跟上客户的需求 —— 客户需要的不是 “被推销”,而是 “被理解、被帮助”。

    这套 “道歉 + 询问 + 成交” 的万能公式,看似简单,实则抓住了 “销售的本质”:先共情,再解决问题,最后自然成交。无论是销售个人,还是企业团队,只要反复演练、灵活调整,就能彻底摆脱 “客户说考虑就丢单” 的困境。

    现在,不妨让你的销售团队试着把产品内容套入公式,从 “解决一个客户的顾虑” 开始,逐步积累经验。相信用不了多久,你就能看到团队成交率的提升,业绩的突破。毕竟,在销售领域,从来没有 “拿不下的客户”,只有 “没说到点上的销售”—— 而这套公式,就是帮你 “说到客户心坎里” 的关键。

CRM_LJ.PNG

联系我们 /Contact us